Search

《英格力士》是一本關於文革時期一個小男孩的成長故事。男孩叫劉愛,是父母為他取的一個不男又不女的名字。...

  • Share this:

《英格力士》是一本關於文革時期一個小男孩的成長故事。男孩叫劉愛,是父母為他取的一個不男又不女的名字。

「你為什麼叫劉愛?」
「因為我媽媽希望我是個女孩兒。」
「這名字也不一定就是女孩的名字。」
「就是女孩的名字。」
「你知道『愛』是什麼意思嗎?」
「愛?不知道。就是男生和女生⋯⋯不,還是不知道。」
「愛不是別的,是一種仁慈。」
「就是,就是,怎麼說,就是看到別人受難時,你自己心裡也難過。」
「這不可能。」


劉愛在烏魯木齊,當學校停止教維語後,一位英文老師王亞軍來了。他是一個上海紳士,衣服乾淨平整,臉龐被剃鬍刀刮得發青。那是劉愛對於世界的想像,他多麼渴望擁有王亞軍書櫃上那本英文詞典。

英語老師、維語老師、最高領導范主任。
劉愛父母與校長。
劉愛、青梅竹馬與英文老師。

王剛用個體兩性間的「你情我不願」的概念,帶出文革社會整體的悲傷。其中一段最令我印象深刻,是劉愛偷看父母的日記。裡面提到都是清華大學畢業的高材生的父母,在第一次約會時兩人的記憶落差。母親覺得男方太過粗魯,沒注意到她的感覺,甚至弄痛她了。而父親則是覺得那初吻是令人失望的。對方的嘴怎麼會那麼濕。而他就頂多摸了對方一下,就想去洗手了。父母兩秉持著知識份子的道德,而從未看過彼此的日記。卻在階級鬥爭中,背叛了自己。

劉愛寫下「父親心中的陰影是那麼巨大,他的感覺並不良好,他的激情在那個時候已經受到了打擊。可是,母親卻只想到了自己類似於失身的委屈,她的粗心,一點也沒有想到了另一個男人在與她頭一次接吻並摸了她的私處之後的委屈。」

❝敏感的男人和敏感的女人彼此是那麼不重視別人的委屈,而只想著自己,這是不是他們在以後的日子裡特別需要思想改造的理由或基礎。❞


我很愛看文革時的小說,還有經歷過文革的作家。每次看都會被撼動,因為一切並沒有離得很遠。甚至一直都在。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